健康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知识

胆囊结石的中医治疗与调护

日期:2017-08-23    来源:佚名    访问次数:

胆囊结石又称胆结石,是胆囊内形成的凝结物。肥胖、不吃早餐、高脂饮食、缺乏锻炼是导致胆囊结石的主要因素,发病年龄从20岁到80多岁不等,女性居多。从临床统计数据来看,其发病率在7-10%之间。实际上人体的自然腔道都有一定的自洁功能,胆道也不例外。各种导致胆道排空不佳的因素都会引起胆汁在胆囊内沉积,从而发生结石。由于胆囊结石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在诊断上主要依靠彩超、CT等影像学技术,大多数有症状的胆结石患者可表现为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厌食油腻、后背沉重,甚至黄疸等。

临床上,根据其化学成分不同,可以把胆囊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结石三类。因代谢失调形成的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这类结石单发者居多,质地坚硬、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亮丽,好发于胆囊内;因胆道炎症所致的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此类结石多呈泥沙状或块状,颜色较暗,质软,好发于肝胆管内。现代临床上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都是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混合结石。

发现胆囊结石需积极诊治,大多数胆囊结石会伴有慢性或急性胆囊炎,而当小的结石颗粒随胆汁排泄进入胆道从胆道排出不畅时可出现典型的胆绞痛,结石进入胆总管不能顺利排出时可出现黄疸、胆管炎和胆源性胰腺炎等较严重的并发症。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药物两种。手术方式包含“保胆取石”和传统意义上的胆囊切除术。大量临床试验证明,保胆取石术因其复发率高而失去意义;胆囊切除术是肝胆外科经典手术,而事实上并不是切除之后就万事大吉了,术后并发症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心慌、排便难等一系列症状在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中屡见不鲜,这一组由于胆囊切除所导致的症候群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所以,胆囊切除也不能作为临床治疗胆结石的首选方案。但是有些情况下,是可以考虑胆囊切除的,如1)伴急性化脓性、出血性、坏死性胆囊炎或并发胆源性胰腺炎;2)反复发作的胆绞痛;3)胆囊结石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

胆结石的非手术治疗因其无创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受到认可与接纳。中医学认为,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肝气的运行和脾胃运化功能密切相关。不规律饮食或饥饱失常最易损伤脾胃,致使胆汁长时间在胆囊内驻留,久而久之,凝结成结石。同样,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造成肠胃湿热,湿热熏蒸肝胆,胆道运行失常,胆汁水分蒸发,也为胆结石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中医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可以完全、彻底的根除结石,并从整体上改善机体环境,明显降低结石复发率的突出优势。胆结石的中医治疗强调在利胆排石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适当选用清热、活血、理气、化痰、泻下之剂,以促进胆囊功能的恢复,从而有利于结石从胆道排出。总体来讲,中医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促进结石融化排出、安全无副作用、可以痊愈、不易复发等突出优势,对结石本身来说,具有鲜明的“一溶、二碎、三排”的特点。且中医外治法在胆囊结石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结石排出等方面与中药汤剂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中医药治疗胆囊结石受结石数量、大小,形态、质地的影响相对较小。临床上多见直径大于2cm及多发结石患者,中药治疗效果颇佳。但由于患者本身体质和结石性质的差异性,胆囊结石的治疗往往需要一定的疗程。

胆囊结石的中医调护,强调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减少患胆结石的风险,建议大家在清淡饮食、不暴饮暴食、不盲目节食、控制体重、适当锻炼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1)早餐一定不要“能省则省”。胆囊只有在进食时才处于“工作”状态。在正常进早餐的情况下,胆囊收缩使胆汁能够顺利从胆管进入肠道,从而有利于消化,相反,长期不进早餐,容易导致积存的胆汁浓缩,久之形成结石。2)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23:00-1:00)前入眠,除了可以养肝之生发之气外,亦能助胆完成代谢,有利于胆囊功能的正常运行。另外,一旦发现胆囊结石,不要首先考虑“切除”,中医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地位。


上一篇:咽喉病的调护

下一篇:中医药对肝癌防治的优势